首页>新闻公告 官方微信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2015-10-11
15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主讲《艺术与审美》首场见面课,全国万名学子学做生动之人

导语

共享课程《艺术与审美》在今年9月正式向全国高校开放选课以来,短短的时间内选课学生突破5万人,10月10日的首场跨校直播课更是引发4万多学生围观,大部分还是理工农医等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他们通过不同形式、平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起人民网、新浪、海外网等知名媒体争相报道,纷纷表示,“中国式慕课”创造了我国美学教育史一堂课学生人数的纪录。

艺术太晦涩难懂?No!如今正受理工科生追捧!

(见面课现场)

主讲老师彭锋教授到底抛出了哪些引玉之“砖”,能让非艺术类专业的同学们如此积极地参与其中?

什么是艺术创造?艺术创造只是要造就出旷世奇作?什么是艺术欣赏?艺术欣赏只是对作品的认识或占有?

且听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教授在课堂上的精彩解析

1.中国的艺术既不是写实,也不是表现,也不是抽象,所以叫写意

2.艺术创造的最终成果是将人生做成一个艺术作品

3.艺术创造的目的是让人成为生动之人

4.审美体验是保持适当心理距离的静观,是移情作用

5.欣赏是分享而非独占

6.艺术欣赏有助于意义世界的扩大、人生境界的提升

7.艺术欣赏造就丰富之人和豁达之人

太“风花雪月”怕学生听不懂?不用担心!他们听得起劲儿,聊得更嗨!

(同学们在智慧树网直播频道进行热议)

(北京大学学生在现场踊跃提问)

(延边大学、上海杉达学院等百所高校学生通过跨校直播隔空互动)

老师和学生们意犹未尽,听听他们在课后还有哪些分享

方新贵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

这门课是东西部联盟今年推出的重点课程,通过课程服务平台智慧树网了解到,目前选课学生将近五万,有四万多的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参加了今天的见面课,学生非常踊跃,整个教室座无虚席,这门课刚刚建立,能有这样的成绩,令人非常振奋。

现在我们都强调通识教育,那么通识教育怎么做?尤其像这种大课怎么做?这门课程的建设树立了一个标杆、一个榜样。这门课通过翻转课堂慕课的形式,对教学方式、观念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门课是通过北京大学叶朗先生牵头,9所学校将近20名专家的努力建成的一门高水平课程,最后收益的不是几个少数学校,而是全国上百所学校,上万名学生,甚至以后的几十万名学生,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意义重大。

彭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比如理工科的学生来说,艺术与审美的教育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能够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摆脱生活中的一些焦虑,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快乐;二是当理工科的同学在他的学科领域,他的研究攀登到顶峰的时候,需要借助艺术的想象力去突破,艺术成为他的科学发明的灵感。

所以艺术与审美不仅应该成为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甚至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必修课,并且不仅是开设一门课,更多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际的欣赏活动。

延边大学教务处张慧说:“慕课教学是免费提供给学生的,在互动直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其他高校的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感言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表示:“慕课课堂自主上课形式很新颖,自主上课的时间很自由,课上还可以感受到其他学校的学习风貌,领略到不同老师的风采。”

延边大学学生于晗说:“我在网上直播互动中听到全国不同院校同学的讨论,使我对这门课程有更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