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共享课程《人文与医学》第二次见面课,由中国神经外科的领军人物之一的周良辅院士带来精彩的一课——“神经外科与科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教授陈勤奋担任主持。
周良辅院士作为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影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而特别强调了人的重要作用——“硬件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最关键的是软件,我们中国的软件就靠你们了”,万名学子通过这样一场跨校直播互动课,感受到了医者的人文情怀。
发明创造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升华。
我们要做工具的主人,不是工具的奴隶。
解决矛盾不是一时一事解决,要几方面努力,国家医疗卫生投入增加;第二,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千方百计想到还有医疗资源不公平,发展不均衡,找到各种方法,降低医疗器械价格。高新技术是努力方向,也要想着普及的、公用的、便宜的。保证人类的福利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广西医科大学、长沙医学院等70所高校学生观看跨校直播中)
(不能亲临现场的同学在网上讨论、提问)
展望一下20年以后的神经外科什么发展?
现在机器人很时髦,在医学里外科手术也有应用。但有些手术可以用机器人,很多脑外科还是需要人去做,20年以后脑外科医生不会失业。今后20年以后科技发展很快,快的程度很难讲,可以肯定,今后发展是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微创,效果也越好。
(师生合影)
这种新型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慕课学习方式,以后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这种方式也符合科技发展的形势,会在广大学校中越来越普及。周院士讲得很精彩,所讲的新科技都是交叉学科的产物,能对同学们有很多启发,不光专注于医学知识,还要涉猎其他专业的一些知识。
这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非常新颖,线上教学能免予来回寝室教室奔波,节省同学们的时间,线下直播授课能在平台上向老师直接提出问题。
这堂课听课学生除了医学学生之外,非医学的学生也能选课,这对我来说是第一次,非常好,因为医学和人文是互通的,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交流。互动很要紧,讲的时候就知道听众的反应,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可以解释、相互沟通。学生问题提得越多说明这个学生在用心听,在动脑筋。对教师来说,付出和收获都有,要讲好课题首先要备课,我备课也不是备一次,要有新内容,就可以讲透彻,每讲一次发现有地方没讲透彻,没讲深入,下次就可以讲得更好。
我觉得今天的上课非常流畅,同学也非常踊跃,提的问题也非常到位。人文与医学,医学其实每个人都是需求的,人文不管哪个学科也都是需要的,每门学科都是有温度的学科,从这门学科中可以引申到更广阔的内涵,我们这门课程老师知识面也很广,希望选这门课的同学不仅从讲课里汲取养分,也能用这些知识、理念去学其他课程,运用到生活和职业的各方面,希望能够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