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公告 官方微信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2015-12-14
15

敦煌研究院两任掌门人樊锦诗&王旭东走进北大

导语

12月12日,“中国式慕课”典范——共享课程《艺术与审美》跨校直播课在北京大学火爆开讲,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携手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与全国4万学生分享敦煌艺术之美与人生信仰。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作为嘉宾出席了此次见面课。

敦煌研究院两任掌门人为全国123所高校4万学生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敦煌艺术之旅。

(樊锦诗先生和王旭东院长精彩授课)

线上线下掀起“敦煌热”

敦煌研究院两任掌门人即将亲临见面课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线上线下掀起了“敦煌热”,见面课当天,跨校直播主场教室——北大理教308可谓人气爆棚。全程两个多小时,许多同学站着听完了全程,没有选上这门课的同学以及社会人士纷纷在智慧树网平台上抢蹭课名额,用电脑和手机观看现场直播,足以见证学子们对两位大师以及敦煌艺术的热爱之情。

(怀着对艺术的热情,学生自备板凳上课)

(各种方式记录课程内容)

(线上展开火热讨论)

远隔千里感受敦煌魅力——全国4万学生跨校互动

(成都师范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成都医学院等高校学生参与跨校互动直播)

成都师范学院学生

学术界上认为张大千对敦煌的破坏您怎么看?

王旭东院长

要历史的看待问题,脱离历史时代来看待它是不公正的,任何时候不要纠结历史也不要忘记历史。

甘肃农业大学学生

在现在泛娱乐化的时代,敦煌的传承研究和保护都变成了小部分人的事情,那么对普通人来说敦煌发挥一个什么样的功能,单单是认知功能就可以了么?

樊锦诗先生

一:保护,希望通过这个演讲让大家来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传承,世界永远是年轻人的,如果年轻人都知道中国文化的伟大,应该去发扬,传承它;

三:欢迎,欢迎有志于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年轻学子去敦煌。

课后感悟

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北京大学杰出校友

敦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志性的成果,所以说你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历史,必须了解敦煌,那么用这样的模式去宣传我觉得很好,扩大了宣传面,并且让很遥远的地方的学生也能享受到这些资源,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全国更多的人才,起到教育公平的作用,这是一件大好事。

我希望大家听了以后更加爱护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文化遗产。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国外,有了解才有比较,去吸取它的营养、提出它的状况。我们既要继承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推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王旭东 敦煌研究院院长

今天这种形式非常适合敦煌文化的广泛传播。如果让所有人都到敦煌去了解它,这个受众面非常小。智慧树网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来传播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像今天这样的公开课,据说有四万多的受众在线上来听,这个力量是不得了的,之后再放到网上去,让更多的人去分享,我们敦煌要感谢智慧树网,感谢北大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我希望在将来跟智慧树网有一个全面的长远的战略合作,邀请更多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解读敦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高松 北京大学副校长

今天从两个角度来叙述,一个是学术的角度,一个是从自身的感悟和保护弘扬的角度,很全面,场外学校学生提得问题也非常好,遗憾的是时间有限,师生互动意犹未尽。

顾春芳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

敦煌两任院长来授课可以说是精神的盛宴,除了了解了敦煌的艺术和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敦煌的精神。我相信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在四万的学生当中,甚至可能更大会起到精神和人格垂范的作用。

张鼐 原敦煌市副市长

今天非常高兴,听到这么一个精彩的讲座。我觉得这种方式特别好,让我很惊喜,利用互联网这种渠道,让更多的人分享,也让我们找到了文化自信。

敦煌听起来非常崇高,但很多大众并不能直接地感受它。所以我觉得除了社会化宣传以外,通过课堂的方式能够让青年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它、走进它、亲近他。这样对于文化的传承,对下一代培养的积淀特别有意义。

赵华 机械工业仪表所员工

我工作当中会接触到敦煌和文物这方面东西,但从未去过敦煌,所以特别的憧憬。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精彩演讲后,希望尽快去到那里,见证那一份辉煌和历史的沉淀。

北京大学学生

非常的激动和难能可贵,一直以来知道樊先生被称为敦煌女儿,在学术上也有很丰硕的成果。只是一直没机会跟樊先生面对面交流,包括王院长也是一样的。通过这样面对面交流一方面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一点是感受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精神和意志,这种力量确实能够感染我们每一个听众。

北京大学学生

之前对敦煌的报道只是借助于互联网以及新闻媒体的报道。但是今天听过樊先生及王院长的讲解,我对敦煌文化有了更强烈、更进一步的认识。一种优秀的文化不应该仅仅是发扬,而更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被传播到世界各地,作一种优秀的财富,被世界各国的人民所接受、所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