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万学生引爆《艺术与审美》首场跨校直播互动课后,10月17日,共享课程《艺术与审美》第二次见面课继续在北京大学精彩上演,由国家博物馆青年策展人王加主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顾春芳教授担任主持,在确保课程高品质的同时力图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内容。
见面课还没有开始,已经有不少学生在智慧树网的直播频道纷纷留言道——“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哪里”、“达芬奇与齐白石到底有什么艺术之间的联系”、“今天有两位老师,希望能看到不一样的观点”。
达芬奇身处文艺复兴的黄金时期,而文艺复兴的核心是表现人性,肯定人权,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艺术层面开始注重歌颂人体的美感。
大师的画法各异,取决于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
我国历代大师是真的不懂透视法么?或者说,对科学一无所知?其实不然,而是我们“不爱这么玩儿”。
(左为达芬奇的螃蟹,右为齐白石的虾,其实我们也是懂透视法的)
西方绘画注重“逼真”,中国画更注重“传神”。
(左为达芬奇的画作,右为齐白石的画作)
中西方艺术的最高境界,都是内心情感的表达。
从上课开始到结束,智慧树网直播频道评论区的问题和讨论从未间断
王加老师点开音乐,让同学们自行感受艺术带给人的直观感受,巴赫的《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的《第21号小提琴奏鸣曲》……全身的细胞被音符中和谐的、浪漫而忧伤的、离别的情绪包围,这个平常的周六上午变得优雅而艺术。
(四川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百所高校学生通过跨校直播与老师“零距离互动”)
这种线上和线下的方式特别的人性化,尤其在现在21世纪高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教育也需要让更多的人来参与,要让更多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课程惠及更多人,就像我们可以同步收到格莱美、奥斯卡的仪式一样,课程也可以这样,减少距离感,更直观地去接受和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
王加老师的授课旁征博引,既有学术性,也趣味盎然,这样的直播课会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同学进一步认识到东西方艺术之间的相似性,《艺术与审美》的课程通过这样的形式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这种现场互动性的课程,通过有限教学空间扩展到无限的教学空间,我看每个学生都很新奇,不仅看到身边的同学,还能看到互动平台上其他同学的思考交流和讨论。
我是第一次在这样的课堂上听到老师从美术方面、音乐方面多角度地去分析这样的艺术流派,也是一个全新的视角,非常感谢这堂课给我带来的收获。选了智慧树的网课之后,我们能够在自己零散的时间在智慧树的APP上看这样的课程,能很好地利用我们的课余时间,慕课的这种形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上学期我们元培学院几乎是全体的同学都上了智慧树网的军理课程。这学期大体上的构架还是一样的,不过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提高了见面课的频率和加入了助教讨论的形式,我想它会给我们一个更加深入和独立学习的过程,让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个课程所教授的知识。
传统的课堂使得教育资源不能自由的流通或者流转,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能平等的抵达到每一个学生,那线上的教育它其实就是弥补了这种传统教育的缺陷,但单一的线下教育又不具备实体课堂教育的一些优势,但是智慧树网它所提供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就使得这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劣势可以得到互补。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每一个艺术家都是伟大的。
中国画有中国画的美,西方画有西方画的特点,相似性说明了人类的共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