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公告 官方微信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2015-10-22
15

思修课讲“爱国主义”,独特视角引95后追捧

导语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东西方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变得越发频繁的现状下,爱国主义的存在和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地理智地爱国,成为不可忽视的话题。

共享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次见面课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作为主讲嘉宾,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会峰担任主持,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的冲击”、“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合法性”、“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三个全新的角度,与95后学子们探讨“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遇上了全球化结果会怎么样

全球化对爱国主义的冲击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心理感情等不同方面。

全球化进程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和强化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爱国主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约束、引领人们的爱国思想、情感和言行,倡导情理结合和理性爱国。

(“暴力碍国”)

(“理性爱国”)

爱国不是感性的事情,而是理性的事情,还是关乎国家利益的事情。

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爱国,而是要更加开放,并与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

聊到“爱国主义”95后也是很“严肃”的

昆明理工大学、湖北师范学院、石河子大学等场外的同学们通过跨校直播与北大现场的师生们“跨时空”互动

延边大学学生:

国庆期间,大量中国人涌入日本购物,部分国人认为这是不爱国的行为,您怎么看?

浙江理工大学学生:

如何看待大量留学和移民现象,这样算是不爱国吗?

北京大学学生:

互联网是全球化一个重要的载体,但国家对某些网站进行了封杀屏蔽,当国家情感和个人需求出现对立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73所高校、近5万名学生网上共谈“爱国主义”)

(电脑不够手机来凑)

课后采访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这种形式迎合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一个需要,把公共课这样一个在别人看来好像学生兴趣不大的一个事情,跟他特别有兴趣的一个形式联系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个帮助。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思政课的内容就有机会让他们接触到,如果在别的形式下,你讲得再好他也不听,那就没有用,在今天这个形式下,你讲得好他其实是听的,而且听得学生都很多,所以对学生还是有帮助的。

张会峰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今天见面课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不同会场里的同学听得都非常认真, 虽然课程的内容在原教材里就有,但这种上课的形式很新颖,学生非常好奇和期待,从听讲的认真程度,到同学们的反应和互动来看,大家都非常积极,并且从他们提出的问题来看,是在听讲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说明学生不是空着脑袋来的,他们投入了思考。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

慕课的形式是个很新颖的形式,能让我们随时随地学习,比如在食堂打饭排队的时候就可以稍微看一小段,这个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利用了起来。并且智慧树网这个平台给我提供了可以享受各大学校名师的资源,这些名师的讲课都非常生动,非常有意思。一开始我觉得思修课就是很无聊的,但是听了智慧树网的慕课之后觉得非常引人入胜,可以给我一些新的启迪,比如爱国主义这个话题本来我觉得还是蛮抽象的,但是刘老师真的是很会讲故事的人,听老师一讲真的觉得,就是近在身边,很有切身感受。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

以前对这个爱国教育理解得很片面,现在老师以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全球化的角度跟我们讲,让我们明白其实爱国主义是有很多方面的,并认识了该怎么爱国,如何爱国。

北京工业大学李乃冰

刘老师的课听了很是受益,所谓唇亡齿寒,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但爱国依然是很重要的。

李雪梅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

爱国主义精神要与时俱进。